針對田間管理
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提出一系列田間管理技術意見,建議各地根據農作物生長特點和作物需求,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才可確保今年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
農業專家指出,當前正是農作物病蟲害的高發期,各地要密切監測與防控田間病蟲害,根據各種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和最佳防控時期,采取農業、生物、化學等綜合技術手段,積極防治粘蟲、大豆蚜蟲、玉米螟、稻瘟病等病蟲害,科學用藥,確保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再加上暴曬干旱不利于玉米、大豆、水稻等農作物在夏季的生長。農技推廣部門建議對玉米、大豆生長地塊,要采取及時排除低洼易澇地塊積水、增加田間鏟趟次數、消除田間雜草、增施葉面肥等多種方式,努力促進大田作物成熟;對水稻生長地塊,要以爭取水稻穗大粒多、安全成熟為目標,根據水稻生長需要科學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鉀肥,科學灌溉防范高溫熱害,防止造成水稻結實率下降及稻米品質變劣、影響早稻生產。
科學灌溉+施肥
科學灌溉+施肥是促進作物高產高收重要的一環。然而目前智能化自動灌溉的器械以及技術都并未十分普及,僅憑個人經驗是很難完全正確的判斷作物是否需要澆水施肥,到底需要澆多少才正合適。然而利用“華勝智能水肥一體機”就可以解決一系列農戶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問題。詳情請繼續閱讀:
華勝水肥一體化是借助壓力系統(或地形自然落差),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按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種類的需肥規律和特點,配兌成肥料與灌溉水一起,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過管道、噴槍或噴頭形成灌溉、均勻、定時、定量、噴灑在作物發育生長區域,同時根據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點,土壤環境和養分含量狀況,需肥規律情況進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設計,把水分、養分定時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給作物。
加入土壤相關傳感器,可以查看土壤水分含量,從而控制灌溉的水量。
水肥一體機在科學灌溉中的優勢不止一點:
1.節水省肥:滴灌水肥一體化,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隨水均勻的輸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細酌慢飲”,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減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溝灌的30%-40%。
2.省工,省時:傳統的溝灌、施肥費時費力,非常麻煩。而使用滴灌,只需打開閥門,合上電閘,幾乎不用工。
3.冬季使用滴灌能控制澆水量,降低濕度,提高地溫。傳統溝灌會造成土壤板結、通透性差,作物根系處于缺氧狀態,造成歐根現象,而使用滴灌則避免了因澆水過大而引起的作物漚根、黃葉等問題。
4.水肥均衡:采用滴灌,可以根據作物需水需肥規律隨時供給,同時也更加能促進養分的吸收。
上一篇:夏季新型溫室大棚的幾種降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