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要素,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裝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設備,與農業深度跨界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是農業信息化發展從數字化到網絡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級階段。
二、智慧農業范圍
智慧農業主要包括智慧種植、智慧畜牧、智慧漁業、智能農機、智慧園區等。
1.智慧種植。智慧種植是一種通過科技手段改進農業種植方式的創新型農業模式。它旨在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續發展。智慧種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傳感器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對農田進行全面、精準的監控與管理。
2.智慧畜牧。智慧畜牧就是把信息技術應用于畜牧生產,是畜牧業現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畜牧養殖由于產前、產中和產后全產業鏈環節的信息數據量大,僅僅以手工記錄會導致數據間相對孤立,數據處理費時耗力,利用率低,對生產的指導、推動作用非常有限。而基于移動物聯網的信息化平臺,能夠利用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實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連貫監控飼養管理、防疫、無害化處理、投入品管理、檢疫申報、運輸售賣等環節,幫助養殖場實現全過程動態化管理。
3.智慧漁業。智慧漁業是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利用漁業信息資源,全面提高漁業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過程,是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4.智能農機。智能農機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使農機具備自動駕駛、智能識別、精準施肥、無人植保等功能,實現全流程、全天候、無人化的農業作業。
5.智慧園區。智慧園區是指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園區內的設施、設備、人員進行全面的感知、連接、分析和智能化管理,以提高園區的運營效率、安全性以及居住和工作的舒適度。
三、智慧農業作用
智慧農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將農田、畜牧養殖場、水產養殖基地等生產單位和周邊的生態環境視為整體,并通過對其物質交換和能量循環關系進行系統、精密運算,保障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在可承受范圍內,如定量施肥不會造成土壤板結,經處理排放的畜禽糞便不會造成水和大氣污染,反而能培肥地力等。
智慧農業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基于精準的農業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利用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進行多層次分析,并將分析指令與各種控制設備進行聯動完成農業生產管理。這種智能機械代替人的農業勞作,不僅解決了農業勞動力日益緊缺的問題,而且實現了農業生產高度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提高了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使弱勢的傳統農業成為具有高效率的現代產業。
智慧農業能夠徹底轉變農業生產者、消費者觀念和組織體系結構。完善的農業科技和電子商務網絡服務體系,使農業相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夠遠程學習農業知識,獲取各種科技和農產品供求信息;專家系統和信息化終端成為農業生產者的大腦,指導農業生產經營,改變了單純依靠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的模式,徹底轉變了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對傳統農業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觀念。
下一篇:已經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