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多地少,其農業發展一直是小農生產方式,實施的是差別化、精耕化的農業發展戰略。在這樣的國情下,日本休閑農業園區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當前,德國生態農業,牛奶、豬肉、糧食、蔬菜、水果等主要農產品基本上實現了生態化發展,現代農業園區也是在這些主要農產品種植、加工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產業化與規模化。
荷蘭是西歐一個耕地面積和農業人口少的國家,卻創造7全球9%~10%的農業產值,尤其是馬鈴薯占世界農產品市場的60%以上。美國是當今世界農業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其農業已經成為高度綜合化的產業,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第一農業大國。
一、發達國家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突出農業科技,重視產學研合作
現代農業園區是農業現代化的載體,農業科技創新是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量。農業科技創新推動了發達國家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及科技程度,也加快了農業科技的產學研對接。荷蘭的農業科技創新貢獻率達97%,德國、美國均超過了90%。
荷蘭的設施農業園區是以瓦赫寧根大學農業技術科研為主導,該校是荷蘭最負盛名的農業大學,其農業技術研發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其農業知識創新體系及機制也是享譽世界的。
德國的生態農業園區土地由政府劃撥,且無償使用。為了促進生態農業的高端化發展,德國各生態農業園區還專門劃出10%的土地用于高端農業技術實驗,同時還為別的國家提供高端農業技術發展咨詢服務。
美國各州立大學為各州的農業園區提供技術服務及培訓業務,有些大學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科技農業園區,作為產學研對接的示范工程,如康奈爾大學的農業與食品科技園、新澤西州立大學的羅格斯食品創新中心等。
(二)注重農業園區的多功能效應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并應在生產功能的基礎上,發揮其多種功能,尤其要注重在強化技術示范與輻射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推廣、技術培訓及農業教育。此外,還應該因地制宜地發揮農業園區的觀光、娛樂、休閑及科普等作用,充分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提升園區農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附加值。
德國的生態農業園區,會定期向公眾免費開放,任何人均可以入園參觀,還可以學習生態農業技術;在高端的農業技術實驗區域,學生可以參觀并動手實驗。日本的休閑農業園區更是如此,其建立的初衷就是為民眾提供一種休閑觀光、體驗農業、接受農業教育的綜合園區,現在已經成為日本農業生態旅游的重要品牌和場所。
為了更好地發揮園區的多功能性,發達國家在園區建設上也是精心規劃、設計,對園區采取商業化與公益化綜合經營模式,在滿足農業生產的前提下,為社會大眾提供綜合服務,實現其可持續發展。
二、發達國家農業園區發展經驗對中國的借鑒
(一)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園發展
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除了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之外,還必須發揮政府的主導力量及核心輻射作用,帶動農業園區的社會化發展。農業園區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農業園區在科技創新中,應該注重農業科技創新著眼于園區的長遠發展,農業科技創新應該面向園區的產業需求。
中國的農業園區均存在與科研機構、大學缺少合作或合作不緊密的問題,造成了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業園區產業發展脫節、園區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差的問題。因此,在此過程中,應該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引導農業園區與科研機構、大學建立緊密的產學研聯盟,形成技術研發、試驗示范、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快速通道。此外,還應該注重園區的示范作用,鼓勵園區面向農民建立各種示范、教育、咨詢、培訓平臺,提升園區對周邊農業的帶動、輻射及示范效應。
二)園區產業集群的發展
現代農業園區的競爭已經不是單獨的企業、農民之間的競爭,而是整個產業鏈、企業集群之間的競爭。發達國家農業園區內的農業企業已經開展了較好的上下游合作,關聯企業也形成了產業集群,體現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
中國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對現代農業園區進行正確定位,注重農業園區內企業之間的關聯和合作,引導關聯性強的上下游企業人園,通過區域內的資源開發及相關配套服務,形成優勢的產業集群,促進優勢企業集聚,推動周邊區域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水平。
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的步伐比我國早,在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農業科技園區是實現我國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的關鍵。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強化科技應用和完善技術推廣體系,這些對我國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有極強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