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水稻智能化灌溉、農業物聯網智能監管、花卉果蔬生產環境監測與控制、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等已覆蓋園區多種業態。傳統印象中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方式正在逐漸被先進的智慧農業改變。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大背景下,智慧農業正迎來發展黃金期。錫山區以信息技術改造農業,以信息化手段服務農民,加快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深度融合,給傳統農業裝上了一個“聰明大腦”。
錫山各大農業園區內,一批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點陸續建成。利用物聯網技術,工作人員通過電腦控制就能進行施肥、澆水、增氧、通風,并實現光照、溫度、濕度、溶氧量、PH值等生產環境因子的自動控制,這些都有效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經濟效益,讓農業生產更具“智慧”。
據介紹,目前全區共投入資金一千多萬元,建立農業物聯網示范點15個,示范面積4000畝以上。其中鵝湖、東港建立了智能增氧、水質在線監測、魚病遠程診斷、質量追溯“四位一體”水產養殖示范點,羊尖建立了大棚花卉物聯網示范點,厚橋街道建立了歐姆龍智能農業園、中東桃李合作社智能化生產管理平臺和真源農場農漁業物聯網綜合示范點。
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是錫山區農業物聯網應用技術產業最集中的園區。園區緊密依托已設立的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農業分中心品牌,全面啟動智慧農業園區建設,先后與中科院、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揚州大學、日本千葉大學等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以及無錫富華科技、無錫中科智能、無錫商達水務有限公司等多家物聯網企業合作。園區農業物聯網集成應用成果被評為“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第二屆物聯網十大應用案例”,2015年被評為“江蘇省智能農業示范園區”。
智慧農業是機遇,但不能一窩蜂“大干快上”,需要補課、普及、充實、提高。近年來,農業電商為農產品營銷打開了巨大市場空間,錫山區通過開展相關培訓班、實地指導等方式,積極引導農業市場主體有效對接阿里巴巴、淘寶等電商網站,推動本地特色農產品充分利用B2C、OTO、B2B等電子商務模式上網營銷。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全區擁有電子商務平臺的經營主體達到35家,利用網絡營銷農產品實現交易金額3200萬余元。太湖水稻園建立微信公眾平臺,拓展優質大米營銷新渠道。錫北鎮萬畝良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線上下單,線下配送,銷售業績明顯攀升。紅豆生物科技通過淘寶和網上商城年銷售盆景達200萬元。
大力推動農業信息服務全覆蓋,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農民群眾運用信息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錫山區按照省農委整省推進信息進村入戶的要求,去年全區完成建設益農信息社53個,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服務在一個平臺協同運行。同時,依托部級農技推廣改革和補助項目、省級農業科技入戶以及市級12316發布平臺,遠程教育、視頻直播、電子書屋、惠農短信等農業信息服務范圍不斷拓寬,今年登記注冊12316惠農短信用戶2029人次,農技耘APP使用數達到1000戶以上。
上一篇:科技灌溉非洲熱土
下一篇:上高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